七夕节是哪一天(七夕节是几月几号)

  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是在每年农历7月7号,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七夕节介绍

  七夕节,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该节日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七夕贡案”更是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郧西七夕节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每逢七月初七,也是魁星的生日。因为魁星左右着文人的考运,所以读书人又把七夕节称为“魁星节”或者“晒书节”。在这一天拜祭魁星,是星辰崇拜的具体表现。

  七夕节是中国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重要节日之一,除汉族外,满、朝鲜、壮、侗、苗、畲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但有些少数民族对这个节日有其自称,如满族称之为“祭星节”,鄂伦春族称之为“祭月亮”等。

  七夕节习俗丰富多彩,在各地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006年5月,七夕节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甘肃西和县乞巧节、浙江石塘七夕习俗、广东天河乞巧习俗和湖北郧西七夕陆续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250570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lvyouxia.net/zhishi/1556.html